两个在移动端魔性刷屏的H5,背后竟都是人民日报
创意H5“全国两会喊你加入群聊”(题图)
张少杰 / 传媒大观察
这几日,人民日报旗下客户端和中央厨房出品的两条两会H5移动互联网产品火了。一条是由人民日报客户端出品的“全国两会喊你加入群聊”;另一条是由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推出的2017两会“入场券”,通过虚拟在线选座后,可以观看人大开幕式直播。
观媒君注意到,人民日报客户端此次推出的H5名称是“全国两会喊你加入群聊”。虽然H5的用户名称显示不一,从人民日报客户端转发出来的,就是人民日报客户端用户,如果从微信平台转发的,就变成用户的微信名。但形式上都是把用户拉入虚拟两会群,群成员包括国务院总理、部长、部分人大代表,浏览该H5的用户将以虚拟对话形式参与发言。
如果单纯只是两会群聊发言的H5,去年已有太多类似创意,并无多大新意。人民日报客户端在此基础上多走了一步——加入了模拟用户在朋友圈的日常点赞评论行为。
在H5中,用户最先会看到给用户分享该H5的真实好友发表的虚拟两会动态,接着是由国务院部长、局长以及普通老百姓等发表的虚拟两会朋友圈动态。值得点赞的是,有些动态下的配图有飞机起飞穿过蓝天白云、火箭起飞满屏晃动、披着树叶跑动起来的新能源汽车,而H5末尾设计总理体验骑飞鸽自行车的动图更是给广大网友留下了深刻印象。
此外,由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出品名为2017两会“入场券”的H5也火了。网友点击H5上的抢票按钮进行抽奖获得两会“入场券”,然后通过虚拟在线选座操作就可以通过移动端观看全国人大开幕式直播。这种充满新意的直播形式,给了许多网友最大程度参与现场的感受。
当然,以上只是观媒君个人对这两条H5的直观感受,至于这些魔性H5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其背后又有哪些故事,观媒君专门对话了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统筹策划室副主编余荣华、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魏贺,请他们为大家解开这背后的神秘面纱。
焦点问答
Q:观媒(传媒大观察) A: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统筹策划室副主编余荣华
Q:人民日报客户端的两会群聊H5火了,您能讲下这条魔性H5背后创意的形成过程吗?
A:在两会前的选题策划阶段,我们就考虑争取制作一些能够形成“现象级传播”的H5,大家集思广益,也研究了过去各行各业的各种H5精品,结合人民日报自身的定位和两会报道的特殊性,形成了一系列产品策划,“两会群聊”这个策划正是其中之一。之所以选择微信群加朋友圈的产品形态,主要基于以下的考虑:
(1)微信群和朋友圈都是现在网友们非常熟悉的、每天都在亲密接触的产品形态,选择它们作为H5的载体,更容易让用户产生贴近性和参与感。比如,这个H5所使用的“@用户”和和给用户发红包等做法,也是为了增加与用户的互动和交流,让用户感受到“与我有关”,并愿意主动参与、分享转发,成为传播链上的“志愿者”。在网络上能实现“裂变式”“病毒式”传播的新闻产品,都具有这样的特性。
(2)全国两会有着丰富的内容,如果要完整呈现,多少版面和时长都不够。所以选择微信群聊天的形式来呈现,再利用朋友圈的形式,对一些相关新闻内容进行补充,利用Gif趣味动图来呈现,就容易产生比较好的传播效果。
Q:H5最早什么时候发的?目前后台数据显示有多少人转发这条H5?
A:《两会喊你加入群聊》3月4日21时发布后迅速火爆,成为朋友圈的“刷屏”爆款,也在不少微信群里内热转。从数据看,截至3月5日19时,这个H5的点击量已经超过600万次,仅在人民日报客户端上的用户留言就超过了9万条。
Q:H5的首发平台是什么?产品一推出就瞬时火爆,具体的推广逻辑是怎样的?
A:这条H5通过人民日报客户端和微信两个平台首发,其实并没有特别特殊的推广安排,主要依靠的是客户端用户和微信朋友圈、群聊内的自动转发及推广。
Q:人民日报客户端策划这条H5用了多久?具体是什么部门负责的?技术有进行定制外包吗?
A:二月中旬启动项目,从创意到制作、调试、推出,一共花了约20天时间,其中比较大的调整至少经历2次。我们相信,好的产品首先来源于一个好的创意和策划,但要能实现好的传播效果,精心制作、高效执行也必不可少。比如说新闻类的H5产品,全方位的素材收集、整理和精选,以及与多种新媒体呈现方式、互动形式的相融十分重要。
在H5等融媒体产品的制作方面,我们秉承的是“以我为主、开放合作”的态度,在制作方面,创意、文案、脚本等由我们负责,具体实现,由外部技术团队提供支持。
Q:接下来人民日报客户端有关于两会新的H5或其他产品形式的创意报道吗?
A:正如前面介绍的,我们前期形成了一系列产品策划,经过综合考虑,有多个项目正在推进。希望接下来的产品,也能得到大家的喜欢。
Q:用H5报道时政新闻,内容的把握和选择是基于什么样的尺度和标准呢?
A:时政性报道其实正是报道创新的富矿,有很大的创新空间。概括而言,对时政性很强的新闻话题的传播,需要有受众思维,具体到网络传播,更要研究用户接受心理,强化用户思维和互联网思维,唯有如此,才能生产出具有“裂变”传播效应的新闻产品,在舆论场上发出强有力的主流声音。
在严把政治方向、舆论导向的前提下,我们有几点体会:
一是走多元的可视化之路。对正面宣传和重大事件、重要成就的报道,可以充分用好可视化的方式,我们也做了很多的尝试和探索。例如:今年两会,对于人民大会堂内“部长通道”,我们先开展直播,然后将精彩观点精剪成4分钟的短视频,方便网友在不同时段观看。
二是要注重交流和互动,重视成社交传播。要促成用户的主动参与,成为主动传播的一员。产品要获得好的传播效果,就要注重与用户的交流互动,让用户感受到“与我有关”,并愿意主动参与、分享转发,成为传播链上的“志愿者”。在网络上能实现“裂变式”“病毒式”传播的新闻产品,都具有这样的特性。
三要做好要信息“转译”的工作,将工作语言、政策性信息“转译”成老百姓和网民很容易听得懂的话。比如说,在本次的《两会喊你加入群聊》中,“工资能再高点,假期能再长点”的用户想法设定的就都是基于对网友普遍需求的挖掘,也容易在网友中产生共鸣感。
Q:人民日报客户端团队有多少人?做内容和技术的占比分别是多少?平均年龄多大?
A:人民日报客户端团队是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的一个部分。所以就介绍一下整个新媒体中心吧。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是人民日报社内的一个年轻的采编团队,2015年10月成立,目前人员不到60人,承担着人民日报两微一端的运营任务,平均年龄28岁左右,他们对新媒体新技术很热爱,也充满着创新的激情。
Q:观媒(传媒大观察)
A: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魏贺
Q: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的两会“2017两会入场券”的H5火了,您能讲下这些魔性H5背后创意的形成过程吗?
A:我们整个团队进行了一次头脑风暴,选取的是电影院选座的创意,后来我们也考虑添加一些VR等元素,比如用户选择不同座位,看到会堂内的景象不同,但后来考虑成本给放弃了。在创意敲定后,我们的编辑团队就把它形成一个文案,然后交给技术团队来实施制作。
Q:这条H5最早什么时候发的?目前后台数据可以统计到有多少人转发这条H5吗?
A:大约是在今天的政府工作报告开始前十分钟发出来的,现在我们还无法获知具体的传播数据。一般情况下,我们制作的H5产品,转发量都会有几万次。
Q:这条H5的首发平台是什么?产品一推出就瞬时火爆,具体的推广逻辑是怎样的?
A:社内媒体(人民网、海外网和环球网等)优先选用,此外,我们还有媒体供稿群,社内媒体选用结束后,再供各地的党报党刊。当然,在新浪、搜狐、网易等商业网站以及今日头条我们也有进行分发。
Q: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策划这条H5用了多久?具体是什么部门负责的?技术有进行定制外包吗?
A:这个H5我们在两会开始前一周就进行制作了,具体不是哪个部门在负责,而是我们中央厨房整个团队各部门协作的结果,这次H5没有进行技术外包,我们用的是自己的技术团队。
Q:接下来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有关于两会新的H5或其他产品形式的创意报道吗?
A:接下来我们还会有H5、短视频、动画等形式的产品出现,希望大家继续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传媒大观察公众号原创内容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转载时请保留作者、来源。本公众号部分使用图片、转载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权利,敬请与我们联系。
责任编辑:陈浩洲 haozhou@guanmedia.com
观媒(传媒大观察)成立于2011年2月15日,是受到主管部门、媒体总编、传媒学子等关注的"媒中媒"。
bigmedianews
长按二维码即刻关注